Quantcast
Viewing latest article 6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“新观察”第二十三辑

《城市 空间 设计》杂志  建筑批评栏目

2013年第4

 

主持人:史建

主题:黄声远在田中央

 

主持人语

王增荣  王俊雄           田中央,工作中展览前言

黄声远  王增荣  王俊雄        田中央的八个理念

黄声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感言

黄声远  朱    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当宜兰遇上田中央 

 

 

  黄声远以耶鲁大学建筑硕士与台北人的身份自1993插队’宜兰,设计涉及建筑、规划、环境、装饰、小区等领域,其积极参与的透过公共工程进行地貌与环境改造,并配合区域营销而成功推动地方发展的操作模式,被称为‘宜兰模式’。
 

  以极端的热情与耐心,将宜兰社会福利馆与周遭都市空间的整合起来。向东,他的光大巷都市人行路径整建,表面看来只是一条‘普通’道路的稍加清理而已,而其中对环境的深切体悟以及设计精神的坚守,都深藏不露,在这里设计的精髓在于‘非设计’。此次,他参展的三个作品罗东文化工场、津梅栈道和樱花陵园D区纳骨廊及入口桥,是宜兰模式在近四年的更为精熟的实践。


  不仅黄声远及其宜兰模式,廖伟立、姚仁喜、谢英俊、邱文杰、刘国沧等台湾建筑师众多的参展作品,均体现了沉潜、周密、涵容的设计品质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

  这是去年年底,在李虎、我和庞伟策划的中国设计大展 · 空间设计展的观念展厅,我为宜兰模式”(八个观念之一)写的解说文字。在我接触的台湾建筑师当中,黄声远是最熟悉(三次去台湾都专程考察了他在宜兰的项目)、最聊得来(在宜兰、台北、北京和深圳,我们有过多次长谈)、最率性(做派完全融于乡野,以致随行的朋友把他误为司机),也是最漫漶不清的(他很少或“坚决”规避明晰表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策略)。


  记得“新观察”创立,即得益于他设计的宜兰一座别墅里与朱涛和阮庆岳的长谈。所以在先后做过谢英俊和王大闳的专辑之后,黄声远就很自然地成为这一辑的主题,而契机,则是正在台北举办的以他为首的田中央工作群的展览“田中央,工作中”。策展人是台湾的两位建筑评论家王增荣和王俊雄先生,相关文章收录于本辑;另外,还收录了黄声远在“中国建筑传媒奖”上的获奖感言,以及朱涛新近对他做的长篇访谈。


    “黄声远在田中央”其实是在“中国设计大展·空间设计”展放映的影片的片名,片中王增荣的一段话观点犀利、透彻,兹录于此,作为本辑内容的补充:


  “黄声远的作品最大的一个罩门,就是他的审美有问题。他很清楚想要寻求的什么方向,但是他还没有能力把那个方向驯服到很有韵味的状态,这是他的最大的罩门。但是放在岛内,他只要在这个方向存在,就已经可以打败台湾很多不敢跑出来独立思考的建筑师。所以有一些建筑师他们做出来的作品,审美的稳定度超越黄声远,但是在我个人的眼光来看,我觉得他们这些作品与其被当作是台湾的代表作,还不如说他们只不过是西方成熟的建筑环境里面的第二线、第三线的作品,这样的方式如果放在台湾来比,可能可以得到比黄声远更好的次;但是如果我们希望跟西方对话的话,我觉得黄声远的作品是拿得出去的。他可以被诟病说他的完成度不够好,他的精练度不够好,但是他的作品里面隐含的思考,那种寻找新的可能性的潜力,我觉得其他外国建筑师会读得到,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建筑状态。”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Viewing latest article 6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Trending Articles